徐冰:有问题就有__
展期:2024年12月20日—2025年5月30日
展览主题:徐冰:有问题就有__
展览地点:中国,四川,成都,成都市美术馆B区(成都市当代艺术馆)
展出作品:《大卫》素描(复制件)、《五个复数系列》、《天书》、《A,B,C...》、《地书》、《文字写生》、《英文方块字书法》、《鸟飞了》、《猴子捞月》、《烟草计划》、《凤凰》、《何处惹尘埃》、《蜻蜓之眼》、《背后的故事:题跋研究》、《读图的基因》、《芥子园山水卷》、《徐冰天书号》、《卫星上的湖泊》、《墙与路》 、《人工智能无限(AI-FI)电影》、《无主画作》、《徐冰艺术卫星创作驻留项目》
相关链接:https://www.cdamuseum.com/exhibition.html#/item?id=109
【艺术家的话】
做了一辈子艺术,却把艺术的范围给做没了。现在才认识到,当代艺术其实是没有边界的。也没有权威可以说:当代艺术是什么。
正因为他没有边界,这种“不清楚”才这么吸引我;去做,去找,去追问。我发现,我做艺术的核心动力是来自于个人的生命能量与做事的态度。我受不了只做一种样式的东西,只有未知的东西才引起我的兴趣。认真努力去做的动力是简单的,就是想看看最后的结果与最初的设想是否有出入,特别是那种没人做过的,结果会怎样没人能告诉你,自己也不知道的事。一个项目结束了就再进入下一个。我的艺术就是这样向前滚动的。
而什么项目值得做,这取决于你对艺术这件事与社会现场关系的判断能力。而社会现场与文明环境总是在变异中,今天的新科技、太空、手机,这些都成为社会现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把生活的百分比分配给了手机生活。生活方式的变改,都会反映在艺术表达法的变化上。
我总说,艺术家一生的工作就是在建造属于他自己艺术表达法的“闭环”,过去作品是对新作品的注释,新作品又是对旧作品的重新发现。但是时代的变异,总会让这个“闭环”出现新的缺口、新的问题,从而又要找到新的手法去修补,这样说来,做艺术就是件无止境的事了。
这次展览是我首次在西南地区,也是我的出生地,做的最大规模的展览。与古典手法的艺术相比,当代艺术一定带有不成熟性。希望借此机会向人民汇报;与艺术界同仁交流,求得批评指正。
感谢成都市美术馆以及所有使此展实现的机构、团队及个人。
徐冰 2024,11,27
【策展人的话】
·徐冰的艺术创作很像写一本书,一本以自我的方式直面世界的白皮书。
·徐冰用他的思考与行动,等待智慧的到来,然后编辑到作品里,温文尔雅地震撼你。
·艺术常常就是个“样子”,徐冰是我认为艺术家该有的“样子”。
2016年12月1日,徐冰老师送了我一本书,《我的真文字》。书腰上有一句他写的话:你生活在哪儿,就面对哪儿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这句话源自徐冰写给年轻艺术家的一封信,也是这次徐老师成都展览主题的来源。最终定名为:“有问题就有__”着实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题目最后的那道小横线,是未知与好奇的起跑线,而“问题”是引擎。艺术的有趣之处当然不在于回答,而是对“生”与“活” 的一次次追问。 问题永远是一片蓝海,小横线则成为了一条海平线,是渴望踏入无垠的分界线,进而是徐冰心中那条与太空交接的卡门线。太空也不过是个隐喻,之于艺术家的思考可能都太小,太具象了。
胆怯的人是不能做艺术的。在徐冰新版《我的真文字》的封底烫了李陀先生写的一段话:“讨论或者评价徐冰,一定要注意,他是一个大胆的反叛者,是一个在现代艺术领域里造反,掀桌子、掀屋顶的人。他的这个反叛,不但对中国当代艺术,而且对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重新探索、摸索21世纪艺术的新走向(不只是中国,也涵盖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初读李陀先生的这段话,有点不舒服,是不是作为朋友的捧场呢?但是想到徐老师的一些表述,的确他的视野不在我们固有的艺术领域,是艺术+,甚至是非艺术的。徐冰的野心是以艺术这把利剑与一切相搏。所以,“有问题就有__”是一次在线的未知,是不完整的也许,是可能发生之前的等待。
总之,这次展览就是一次对问题的驱动。之于艺术家徐冰的角色,让我想到了屈原的《天问》以及柳宗元的《天对》,而我的角色希望成为一个注疏者或者一个蹩脚的翻译,做得更好一点或许可以像傅雷给黄宾虹策展那样,来一次《观画答客问》的设问之旅。故而,这个展览大家绞尽脑汁设置了七个问题:
1、素描训练的目的是什么?
2、版画有什么独特的基因?
3、文字可以这么卷吗?
4、如何抓住社会现场的能量?
5、传统与现代,你怎么看?
6、艺术为什么要介入太空?
7、未来,艺术,你怎么看?
对于这些问题以及不得不给出的某些解释,观众可能会越看问题越多,越看越摸不着头脑。我想说,那会是一个正常的结果。因为,徐冰一直在做的,就是突破与建构相互交错的双循环。理解徐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理解了当今艺术表象背后的许多问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本次展览是一个理解艺术思维方式的,不一定好玩,但绝对有趣,帮你开脑洞的展览。对不明白与陌生有一丝爱好,喜欢挑战自我心理的朋友,应该会喜欢。我们更希望这不是一个艺术家自说自话的展览,而是观众将自己的思想借由美术馆的平台加以聚合的能量场,因为有问题就有一切可能。那条小横线是专门留给你的。
还想说,由于好奇,我问了某人工智能APP一个问题:艺术家徐冰的代表作有哪些?它的回答让我很开心,它列出的那些作品,这次展览中都有😊,不仅如此,还有好多你不曾见过的新作品。你甚至会感受到“每一股风,都是AI不可企及的”。
最后要感谢成都市美术馆的同仁、徐冰老师的团队以及策展团队的倾心努力,让所有问题变成了展览。
吴洪亮
2024年12月6日(大雪)于北京望京
徐冰:艺术卫星展览
展期:2024年4月17日—2024年10月7日
展览主题:徐冰:艺术卫星展览
展览地点:意大利,威尼斯,圣维纳兰达教堂
展出作品:《徐冰:艺术卫星》
SCA-1是一颗试验“艺术卫星”,这颗卫星已经于2024年2月3日发射。
是艺术家徐冰与北京万户创世自2023年发起的“艺术卫星”项目,徐冰认为:“在以往卫星分类中有‘气象卫星’、‘通讯 卫星’、‘侦察卫星’等,但没有‘艺术卫星’的类别。”随着人类太空科技的发展,必将带来与此相关的新艺术的出现。 自从参与太空艺术实践以来,深感作为在地球上“爬行”生长的动物类思维的局限,并计划将这颗卫星作为一个“外太空艺 术创作在驻项目”,由艺术家徐冰作为主导艺术家,该卫星被命名 为“SCA-1 号”卫星(The first satellite of Star Chain of Arts Project)。秉持参与和分享的理念,徐冰将这颗卫星的理念设定为:通过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并关于青年艺术家,参与艺术项 目驻留创作, 免费分享这颗卫星的使用权益,完成各自的作品,共同探索这个极具未来性的领域。
该卫星通过地面控制站,将包含电子图像、视频等形式的各类电子文件,上传至星体上的屏幕中,并通过卫星自拍杆,拍摄 其在太空中运行的图片或影像。卫星如同一台地外计算机,配备了AI程序,可与艺术家实时互动,并将其创作过程,在太空 中通过影像等记录下来。各种卫星数据可以作为创作初始素材提供给艺术家,用于地外和地表作品的创作。
项目在持续进行中。
展出作品:
卫星上的湖泊 (影像,动画静帧)
徐冰:文字炼金术
展期:2024年2月22日—7月14日
展览主题:徐冰:文字炼金术
展览地点:亚洲协会德州中心
展览链接:https://asiasociety.org/texas/exhibitions/xu-bing-word-alchemy
展出作品:
早期文字类手稿、早期手稿、大字练习本、敦煌素描、临摹伦布郎素描(铜板习作)、农民肖像写生、以及
《烂漫山花》
《碎玉集》
《天书》以及工具、书籍、视频等
《复数系列:自留地》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转话》
《文字写生》的画、明信片和速写本
《烟草计划》之小红书、唐诗、火柴书、烟书脊骨
《地书》以及影像
《地书:深圳故事》
《魔毯》
《芥子园山水卷》和刻板
《汉字的性格》:视频、手稿、开笔图和执笔图
《小企业七言集》
《A, B, C...》
《蚕书:论语》、《蚕书:小红书》以及影像
《徐冰天书号》:火箭模型、纪录片
《引力剧场:移动的视角》动画
《背后的故事:鹊华秋色图》
《英文方块字书法: Deep in the Heart of Texas》
《猴子捞月》
展览汇集了徐冰 50 多幅最重要的木刻版画、视频、素描、装置以及个人笔记本等作品。从徐冰早期与社会现实主义和西方艺术史传统的接触开始,展览描绘了艺术家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实验演变过程,这些实验不仅挑战和扩展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也挑战和丰富了当代艺术的定义与标准。展览集中展示了艺术家对文字和语言的长期关注,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一主题在美国展出最全面的展览,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展品是首次在美国展出。
时间的瞬间:徐冰在罗马
展期:2024年5月22日—2024年6月29日
展览主题:时间的瞬间:徐冰在罗马
展览地点:意大利,罗马美国学院
展出作品:《墙与路》
本展览为徐冰在AAR驻留期间的特展,艺术家在其自述中说:“1988年,我对中国长城做了首次拓印试验,1990年离开中国之前,我在北京古北口拓印了160米的长城,这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件拓片。之后,我在纽约工作生活了18年,期间在世界各地参与当代艺术的创作,开始接触多元文化。我被古罗马文明所震撼,产生了拓印罗马古迹的想法。2017年,我做了一个将中国秦汉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古迹以拓片文本的形式互换的计划。但这个太有野心的计划,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未能实现。这次得到罗马美国学院的支持得以重新启动,并做了第一阶段的试验,使这个项目不再停留在文本上。此展有两个空间,一个是长城拓片的一部分,另一个是阿比亚古道的拓片,从而构成了“墙”与“路”的概念。展览试图用艺术的特殊方式对东西两端的古文明做重新的思考,如何将其为今天及未来的人类文明建设所用。”
展出作品:
墙 (中国长城拓片,1988-99)
路(罗马古道拓片,2024)
中世纪早期建筑碎片原件,拓片
伊希斯和萨拉皮斯圣坛原件,拓片
水墨文章——“溪山清远”的当代逻辑:当代水墨演讲系列展
展期:2024年5月17日—2024年8月20日
展览主题:水墨文章——“溪山清远”的当代逻辑:当代水墨演讲系列展
展览地点:中国,武汉,武汉美术馆
展出作品:《新英文书法—桃花源记》
“英文方块字”是艺术家徐冰设计的形似中文,实为英文的新书写形式。与他创作的《天书》“伪文字”不同,“英文方块字”是可阅读的“真文字”,它将中国书法艺术与英文字母书写交织,衍生出新的文字书写概念。徐冰说:“知识概念告诉我们什么是中文、什么是英文,但面对这样书法,旧有概念都不工作,从而你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思维的支点,从而打开更多的思维空间。”
面具“误”
展期:2024年6月15日—2024年9月15日
展览主题:面具“误”
展览地点:中国,福州,威狮国际艺术中心
展出作品:《熊猫动物园》
”看脸“始终是社会现实的要素,而整容则是一场变脸的交换。作为消费文化的一种结果,面具是被用于公共场合的一张脸,紧紧地扣在“真像”之上,并深深地刻下了人造面具的时代烙印。
所有的新罕布夏猪身上都是黑白黑相间的颜色,看上去很像珍希动物熊猫,艺术家再为它们戴上熊猫面具,并饲养在一个竹林,山石及中国古代山水画为背景的幽雅环境中。两只“熊猫”在这个人造的自然中自由地生活着。
这件装置象艺术家其他许多作品一样,暗示着一个“面具”的概念,徐冰曾经说,他的那些“文字”都是“戴着面具的”。
远距离现在
展期:2024年3月6日—6月3日
展览主题:远距离现在
展览地点:国立新美术馆,东京
展览链接:https://www.nact.jp/english/exhibition_special/2024/universalremote/index.html
展出作品:蜻蜓之眼,2017
《蜻蜓之眼》是徐冰首次执导的剧情电影,片长81分钟,被称为是“影史上没有过的电影”。这部电影像是戏仿了一部类型片,表面上是在讲一个爱情故事,而把实验性的部分深藏其中。它寓言式地表述并揭示了日常生活中隐藏的危机以及超出我们控制范围的事件。反映出人的私密情感的脆弱性与当代生活处境的焦虑与不安。徐冰感兴趣的是,寻找一种与当代文明发展相匹配的工作方法。
他在导演自述中说到:
“2013年我就想用监控视频做一部剧情电影,但那时可获取的资料不足以成片,两年前监控摄像头接入云端,海量的监控视频在线直播,我重启了这个项目,搜集大量影像,试图从这些真实发生的碎片中串联出一个故事。我们的团队没有一位摄影师,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24小时为我们提供着精彩的画面。我们的电影没有主演,各不相干的人,闯入镜头,他们的生活片段被植入另一个人的前尘后世。故事中的他和现实中的他们,究竟谁是谁的投影?这个时代,已无法给出判断的依据。”
本片由翟永明和张撼依联合编剧。马修(Matthieu Laclau)和张文超担任联合剪辑。李丹枫担任音效指导。半野喜弘担任原创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