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系列》MoMA新馆开幕展
展览日期:2019.10.21
展览地点: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
展览作品:《复数系列》
经过四个月的翻修,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于10月21日重新对公众开放,揭示了它扩建后的新面貌。此次扩建使得美术馆重新打磨现代艺术的叙事,展出许多不同的藏品。徐冰的10幅《复数系列》作品,同其他中国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一起,陈列在二楼的馆藏展厅内。
《复数系列》创作于1987至1988年期间,标志着徐冰早期的版画创作,同时也预示了他后来的观念艺术的转向。作品描绘了田野的景象,表现出徐冰在前往北京中央美院学习之前插队的经历。
展出的版画来源于徐冰对《五个复数系列》(1978-1988)的实验和探索。《五个复数系列》探索了版画独一无二的美学价值。他在对一块原木板进行刻制之前即开始印刷,再通过边刻制、边印刷的形式不断翻印,直到木板上的形象被完全刻掉为止。整个过程的痕迹被转印于一条10米长的皮纸上。画面从没有形象的满版黑色开始,以没有形象的满版空白结束,极具东方禅思想的意味。这一些列的作品也表现出他将木版画推进到一个前卫的创作媒介的实验。
徐冰《背后的故事:仿大痴山水图》
展览时间:2019.09.06 - 2019.12.06
展览场地:苏州博物馆,展览“画屏:传统与未来”
展出作品:《背后的故事:仿大痴山水图》
在苏州博物馆的中央大厅里,徐冰创作的《背后的故事:仿大痴山水图》被赋予了全新而多样的面貌。从它侧面探出的枯枝指示着观众去发现这件看似普通的二维山水画背后的独特:各种废弃物近乎杂乱无章的堆积,在光的作用下,形成了正面可见的理想风景。不仅如此,这幅立体的山水图自身亦形成了一件画屏,与室外的山水庭院遥相呼应,绕过作品,方有另一番天地。
作为观众在展览“画屏:传统与未来”中看到的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浓缩了关于虚实、内外、古今的多重对话,而这些对话的可能性,也正是此次展览所尝试探索的。“画屏:传统与未来”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知名美术史家、策展人巫鸿策划,此次展览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展厅以及忠王府的展示空间内同时展开,集结了国内外十四家博物馆的重要收藏和包括徐冰、杨福东、宋冬等在内的九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策展人巫鸿表示:“作为一个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和历史的人,总是想找新的角度,找一个不太一般的切入点,发掘中国古代传统美术、文化、建筑和生活。‘画屏’提供了这样一个可能性。展览也想用另一种方式考虑传统的延续和继承问题,创造一种古今会面的机缘或者平台,有点不期而遇,有一定的实验性。”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
展览时间:2019年8月18日 - 2019年10月24日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北京
展览作品:《蜻蜓之眼》2017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由今日美术馆与徐冰工作室联合推出,是继《凤凰》项目之后,著名艺术家徐冰与今日美术馆的再度合作,也是其回国近十年来艺术发展的最新见证。展览聚焦探讨艺术家徐冰长片艺术影像作品《蜻蜓之眼》的创作主题,深入挖掘《蜻蜓之眼》的幕后创作和叙事及影像风格的同时,也将艺术家过往四十余年代表性的艺术概念及部分作品进行内部关联性的探究。
《蜻蜓之眼》是徐冰首次执导的艺术影像作品,片长81分钟。本片由翟永明和张撼依联合编剧。马修(Matthieu Laclau)和张文超担任联合剪辑,李丹枫担任音效指导,半野喜弘担任原创音乐制作。此部影片自正式问世以来,便在国际国内获得广泛的研究与回应。这部实验影像作品一方面延续了艺术家对于社会现象和技术景观的深刻批判与反思的创作脉络,另一方面也将观看者带入到一个变幻的影像迷宫:既是当代人互为镜像中的一种共同遭遇,同时又激进地揭示出“影像即世界”本质的现实存在。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整个展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蜻蜓影院,可以看到完整的《蜻蜓之眼》,同时通过纪录片以及特别为徐冰老师录制的Q&A,了解《蜻蜓之眼》项目背后的故事。第二部分,由特邀策展人董冰峰联合策展,在系统、深入介绍《蜻蜓之眼》作品的同时,把此作品与徐冰过去几十年非常重要的艺术观点和艺术原作进行比较研究。 9个关键词——复数性、社会能量、文字与影像、陌生化、档案热、身体、非形式、肖像权、直播与剪辑——让观众系统、深入了解《蜻蜓之眼》的创作逻辑,同时展现此作品与艺术家过往的艺术工作方法和原作——《地书》、《凤凰》、《背后的故事》等——有着相似的逻辑:它们都和社会现实有着密切关系,且对艺术语言的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当下性。
展期中,今日美术馆和徐冰工作室还将联合不同机构和艺术界重量级嘉宾举办系列的学术论坛、主题讲座、跨界对话和工作坊项目。同时,收录学者论文与影像文献的展览同名出版物也将于展期间正式出版。
One: Xu Bing
展览时间:2019.10.25~2020.04.26
展览地点:布鲁克林美术馆,布鲁克林,纽约
展览作品:英文方块字——横过布鲁克林渡口,沃尔特·惠特曼(2018)
布鲁克林美术馆藏品系列展《ONE: XU BING》,是为了展示布鲁克林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馆藏的重要作品之一的《英文方块字——横过布鲁克林渡口,沃尔特·惠特曼》(Square Word Calligraphy: Crossing Brooklyn Ferry, Walt Whitman)(2018)。这件作品,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在于策展人Susan L. Beningson沟通后专门为布鲁克林美术馆创作的,旨在纪念徐冰与布鲁克林社区的亲密关系——早在20世纪90年代艺术家便移居此地。
在201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展出作品《横过布鲁克林渡口》,也是向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诞辰200年的致敬与纪念。惠特曼曾在布鲁克林学徒图书馆协会(Brooklyn Apprentices’ Library Association,布鲁克林美术馆的前身)担任图书管理员,此次展览同时也展出了关于这段历史的资料,探讨惠特曼与美术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极具讽刺意味的诗作《穿越横过布鲁克林渡口》描绘了”我们“之间的互联性,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之间存在着什么?(What is then between us?)”
20世纪90年代初抵达纽约后,徐冰开始创作”英文方块字书法“系列作品,作为一种书写英语的系统。尽管矩形的字体像极了汉字,但其实每个书写单位都由是英文字母组成。整件作品是将惠特曼诗作《横过布鲁克林渡口》的第一部分用”新英文书法“的方式书写出来,这也证明了徐冰在纽约生活期间对中西两种文化的体验。徐冰曾说过:”如果我当时没有来美国,也不会有这件作品的诞生,这是我在纽约生活及工作的成果。我只有住在布鲁克林社区,我才有机会了解到诗人沃尔特·惠特曼。“
更多信息请拜访: https://www.brooklynmuseum.org/exhibitions/xu_bing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时间:2019年8月31日至2020年1月12日
展览地点:努桑塔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 Museum MACAN
继去年10月于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首次展出,《思想与方法》将成为徐冰在东南亚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回顾展,同时也是他在印尼的首个主要个人展览。努桑塔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MACAN)是座位于印尼雅加达的美术馆,提供一座平台给予公众接触来自印尼及世界各地重要作品,以及持续扩增当中的藏品。占幅7,100平方呎包含馆内教育及保存空间,博物馆积极规划展览及活动等节目。本次展览将横跨徐冰40逾年的艺术生涯,展出超过60件的作品,包括绘画、版画、装置艺术、影像,以及纪录片和文献档案。《背后的故事》、《地书》等作品的互动区域邀请观众深入探讨徐冰的艺术实践和创作过程。
是次展览标题《思想与方法》象征了对于徐冰的作品、方法论,以及其艺术探究动机的系统性概述。这个回顾展标示了艺术家生涯发展的关键转捩点,包括对《天书》(1987-1991)、《鬼打墙》(1990-1991)和《背后的故事》(2004至今)等作品隐含的意义、文字和语言逻辑背后的思考。而《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1993-1994)和《英文方块字书法》(1994年至今)则深入探讨混种、差异和跨语言实践等概念。展览也将呈现徐冰近期的《烟草计划》(2000年至今)、《地书》(2003年至今)和首部长篇电影《蜻蜓之眼》(2017年)中对于经济和地域政治变化的相关研究。
努桑塔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总监Aaron Seeto表示:「徐冰是一位真正『国际』的艺术家,藉由思考跨国传播时代的文化转移过程,他的创作实践探索了历史的纵深。这次展览囊括了徐冰许多最为重要的作品,以文化角度来定义我们对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技术、语言和全球文化的认知。我们非常高兴能够首次向印尼的观众呈献徐冰的作品,相信这个展览将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请浏览www.museummacan.org 获取更多资讯
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
展览日期:2019.06.02~2020.01.05
展览地点: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
展览作品:《烟草计划》之 1st Class(虎皮地毯)、清明上河图、黄金叶书、手稿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已发展出与他们所用材质相当亲密的关系, 围绕物质性建立了一个艺术阐释框架。他们所用媒介既有信手拈来的常见材质,也 有不拘一格的非传统材质;既有自然材质也有合成材质;既有单一材质也有组合材 质:从塑料、水、木头到头发、火药和可口可乐,不一而足。这些艺术家不断探索 和发展这种创新艺术模式,其中有些人投入了数十年用一种材质进行试验创作。 《物之魅力》创造了一个新语汇——“材质艺术”,用来表示当代中国艺术创作中 出现的这一趋势。
“材质艺术”的概念不仅与当代艺术中常见的语汇“物质性”相关,它更具体地是 指那些目的在于让“物质”成为哲学、政治、社会学、情感以及美学表达主要载体 的艺术作品。有些作品完全不遵从任何既定的艺术构造形式,而大多数作品则是调 转了媒介与表达之间的传统关系,或是引发观众思考这种关系所带来的问题。无论 是哪种情况,材质本身(及其相关技术)成为了需要传递的讯息。中国当代艺术环 境为材质艺术的盛行及其不断出现的关联性提供了土壤,它已发展为要同时实现两 个目标:推翻既定的艺术形式,以及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
《物之魅力》根据其历史重要性、代表性和视觉效果选择了 35 件作品展出,展出的作品来自 21 位当今中国最重要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包括艾未未(Ai Weiwei)、蔡国强(Cai Guo-Qiang)、林天苗(Lin Tianmiao)、 宋冬(Song Dong)、徐冰(Xu Bing)、尹秀珍(Yin Xiuzhen)、展望(Zhan Wang)及张洹(Zhang Huan)等。这些艺术品创作于 20 世纪 80 年代至近期,包括了各种形式、材质及视觉效果的二维、
三维及新媒体作品。
徐冰创作的《烟草计划》(Tobacco Project),这是一个对“烟草”这一主题的 个人化历史性系列探索。本次展览将展出这一作品系列中的四件:《烟叶书》 (Tobacco Book)(2011 年),《清明上河图卷》(Traveling Down the River)(2011 年),系列素描(全部创作于 1999 年至 2000 年间),以及一块完全由香 烟制作的令人震撼的虎皮地毯——《1st Class》(1999–2011 年)。该项目起源 于徐冰 2000 年时在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一个驻地项目,期间他对杜克 家族的历史产生了兴趣,这一家族的大部分财富来自 19 世纪晚期制造与销售香烟。 在驻地项目期间,徐冰了解了从历史上到当代香烟生产的各个领域,因此开始创作由烟草制作以及与烟草贸易相关的这一系列作品。艺术家对美国烟草贸易在 19 世 纪晚期进入中国,以及因此而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长期影响尤为感兴趣。
《物之魅力》由巫鸿(Wu Hung)与小欧 (Orianna Cacchione)策展。巫鸿是芝 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客座策展人,兼中国艺术学院范德本特殊贡献奖艺术史教授。欧莉安娜·卡基奥内是斯马特美术馆国际当代艺术策展人。 在 LACMA 的展出由利特尔和林瑞娜共同策展。 利特尔是弗劳伦斯和哈里·斯洛恩(Florence & Harry Sloan)中国艺术策展人兼中 国、韩国、南亚及东南亚艺术部总监。林瑞娜是中国和韩国艺术策展助理。在LACMA 首展结束后,本次展览将继续在以下地点展出:芝加哥大学和伊利诺伊州芝 加哥市的莱特伍德 659 展览空间(Wrightwood 659),展期为 2020 年 2 月 4 日至5 月 3 日;华盛顿州西雅图美术馆(Seattle Art Museum),展期为 2020 年 6 月25 日至 9 月 13 日;马萨诸塞州塞勒姆市的迪美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 展期为2020年11月14日至2021年的2月21日。
徐冰:艺术为人民
展览日期:02/15/2019 - 05/05/2019
展览地点:西班牙,瓦伦西亚,Center del Carme
展览作品:艺术为人民,英文书法教室,天书,方块字书法,地书工作室,地书立体书,背后的故事,五个复数系列,汉字的性格,凤凰
本次展览展现徐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例如《艺术为人民》,《天书》,《地书》,《英文方块字》,《背后的故事》,以及《汉字的性格》。徐冰为本次个展专门创作了一副新的书法作品,是用“英文方块字”书写的一首古老的瓦伦西亚诗歌El bon poble。策展人Marta Millet Moreno表示:“徐冰对语言和文字的兴趣来源于他的个人背景,他又将这些经历运用到他的艺术中。因此从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同时看到传统艺术和观念艺术,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