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无限电影(AI-IF)项目
2017至今
主创团队成员:徐冰、冯雁、张文超、孙诗宁
媒材:人工智能生成电影
时长:时长可变
展览:第五届平遥电影节,2021年;浦东美术馆,2021-2022年
艺术家与人工智能科学家合作开发的一个没有电影人(如导演、编剧、摄影师或演员等)参与的实时电影生成系统。观众可根据需求,输入电影类型(如科幻、犯罪、爱情等),再通过输入关键词或句子改变电影的叙事情节或风格,制作由AI出品的永不重复的电影。此项目试图追求自然人创造不出来,又是自然人观影需要的传统电影里没有的成分。其理念的依据基于自然人的缺陷,例如:由于情感狭隘对问题判断的成见;政治、经济利益驱使导致的贪婪与邪念;知识量和视野所限。AI站在冷静的立场,通过人类各种影像素材的读取,提示人类整体生活观念的“内部结构”。这是对未来电影一种可能性的试验。
点击链接观看电影预告片:https://vimeo.com/823196158?share=copy
地书
2003 至今
《地书》是徐冰自2003年起持续进行的一个艺术项目。他以搜集来的公共标识为单位编纂一本书,不管读者是何种文化背景或教育程度,只要他是卷入当代生活中的人,都可以释读。它在视觉表意上的共通性,使它成为了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译的书。整理,、设计这套“文字”的工作放在美术馆就可以称为是艺术,如果在符号学,字体设计等领域来介绍,就是别的领域的事情了。该作品的展出将徐冰工作室的部分材料搬到展场,呈现了一个正在工作中的现场,表明这是一个进行中的,未完成的项目。配合这本书,徐冰工作室还制作了“字库”软件,使用者输入英文或中文,电脑即可将之转译成这种标识文字,从而实现双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地书》所使用的标识来自不断发展的领域,《地书》本身也是一个以多种形式不断延展的项目;随着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电脑中的ICON语言日新月异的发展丰富,这一项目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庞大。《地书》本身的符号系统也处于不断的更新与扩充过程之中。与徐冰30年前的“谁都读不懂”的《天书》相对应,《地书》则是“谁都可以读懂”,它表达了徐冰一直在寻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
《地书:从点到点》可在各大书店、网站购买。
系列作品
-
地书:曼彻斯特的一天
2021 -
地书立体书
2015-16 -
地书概念店
2012 -
地书工作室
2003至今 -
地书对话软件装置
2006
汉字的性格
2012:十七分钟
2012,2015:十五分钟
手绘动画短片
此作品的立意来自于对 Yahoo创始人杨致远先生“观远山庄”所藏赵孟頫手卷,这件传世之作的观看与想象。以动画连屏影片的方式,阐述中华民族特殊性的来源——在中国,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先要用几年时间牢记、书写几千个字型。每一个字就是一幅图画。中国人几千年历代如此,这一定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性格。中国人的看待以及处理事物的方法,以至今天的中国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没有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却发展的如此之快。中国人的世界观、自由观;中国人的随机应变、集体主义、爱面子、顾大局、重符号、崇名牌的结果;中国文化消化其他文化养料的能力;中国文化中的拷贝观与“山寨现象”的关系等。这些特殊之处可以说都与中国特殊的汉字书写方式有关。此动画片最终是要表述的是:关于汉字书写与中国文化特性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的内核与能量,以及在未来人类新文明建设中的利弊与作用。
这件作品由何鸿毅家族基金会支持。
诺基亚
2006
媒材:电子录象
电脑技术使影像的画面变得越是精美无比,我越是喜欢儿时看过的那种手绘卡通的感觉。
有一种有关“艺术”的定义为:没有使用性的创造才可成为艺术。但是我喜欢NOKIA这个项目正是因为这些创作都是有实用性的。它将被人们随身携带,“艺术”被渗透在无限的空间中。每一次被点击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