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计划
《烟草计划》搜集、整理与烟草有关的各种材料,构成了一个难以界定是属于社会学还是艺术之延伸的项目。此计划由2000年在杜克家族所在地美国达勒姆开始;2004年经过中国上海;2011年又延展到美国弗吉尼亚里士满——这些城市均与烟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烟草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它无孔不入,终为灰烬,与周围世界、与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形式的瓜葛——经济、文化、历史、法律、道德、信仰、时尚、生存空间、个人利益等等。徐冰感兴趣的是,通过探讨人与烟草之间漫长的、纠缠不清的关系,反省人类自身的问题和弱点。
系列作品
-
烟草计划-里奇菲尔德
2012
-
烟草计划-里士满
2011 -
烟草计划-上海
2004 -
烟草计划-达勒姆
2000
鸟飞了
此作品由400多只不同书体刻成的“鸟”字组成。展厅地面的文字是取自字典中对鸟的解释,从这篇文字为起点,“鸟”开始飞起。从建国以后的简体印刷体向繁体、隶书、楷书、小篆一路演变,最后追述到远古象形文字的“鸟”。它们逐渐升高,成群飞向窗外。作品以儿童乐园般简洁有趣的形式,引导观众在文字、符号、概念、形象之间展开思维运动的空间。
烟草计划-里士满
地点: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弗吉尼亚美术馆
材料:综合媒材装置/ 烟草, 制烟植物, 多种香烟相关物品
《烟草计划》使用了类似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搜集、整理与烟草有关的尽可能多的材料,构成了一个难于界定属于社会学还是艺术计划的项目。此计划由2000年在杜克家族所在地美国Durham被延续到2004年的中国上海,随后于2011年来到美国重要烟草城市里士满。驻地期间,徐冰探访了美国知名烟商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著名香烟品牌“万宝路”的母公司,并深入研究并了解烟草与美洲大陆及早期移民历史的密切关联。2011年9月,他在弗吉尼亚美术馆开启“烟草计划:弗吉尼亚”个展。
这一计划由一系列与烟有联系的制作所构成。如:《黄金叶书》,一本用烟叶为材料印制的大书;一只十米长的香烟,在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卷上缓慢地燃烧,在长卷上留下一条痕迹;由无数只香烟插成的一张巨大的虎皮地毯,散发着浓重的烟草味道;以及新作《脊骨》。整个计划构成了一个层层深入的对人与烟草复杂关系的追问,以及由烟草为线索引发的有关历史与现实、国际资本,文化渗透及劳力市场等话题。
部分作品介绍:
《脊骨》2011
徐冰在弗吉尼亚收集了一系列早期烟草品牌的设计样稿,并邀请知名作家、导演兼制片人芮内-巴瑟尔(Rene Balcer),融汇烟草的品牌词,写成一首诗,诗名就叫《脊骨》(Backbone,也是早期的烟草品牌)。
猴子捞月
2001
材料:桦木、漆
地点:史密森学会 赛克勒画廊,华盛顿特区,美国
这件作品是为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塞克勒国家美术馆,贯穿全楼的旋梯空间设计的,是一件永久陈列的作品。
此作品借用一则中国古老寓言故事转化而来。故事中,一群猴子看见皎洁明月在水中荡漾,它们想把月亮留住。它们用长尾从树上倒挂下来,手牵手形成一个“猴绳”垂向水面,要取水中之月。但当它们的手一触碰到水面时,月亮就不见了。作品诙谐地将人类永远的疑问,通过中国的哲思阐述出来,这在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
此装置将二十一个不同语言,字义为“猴”的文字象形化(也可说是抽象化),用“笔画”一个钩着另一个,由天窗顶端直到底层喷水池的水面,宛如一行连绵草书悬空而降。